职场生涯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职场生涯

职场生涯、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话题的讨论与交流。


    新员工怎么“经营”好自己?

    avatar
    Admin
    Admin


    帖子数 : 642
    注册日期 : 12-03-23

    新员工怎么“经营”好自己? Empty 新员工怎么“经营”好自己?

    帖子  Admin 周二 五月 01, 2012 8:30 pm


    本报3月起推出的“大学毕业当‘蓝领’”系列报道,在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浦东维修基地引发了一场年轻人职业发展的讨论——新员工怎么“经营”好自己?
    本报记者唐闻佳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4月26日,东方航空浦东基地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树立先进劳动典型,拓展青年员工成长平台”的论坛,200名近3年来进公司的新员工都拿到这么一本书——“不少人大概会觉得这书名太拽,可能想直接就扔进垃圾桶了,我倒是推荐你们静心读一读,思考一下公司和个人的关系,比如是否可以把自己也当成一家公司,看看自己能不能经营好自己?能不能避免年轻时‘业绩平平’,中年后‘惨淡亏损’的状况?”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浦东维修基地党委书记宋卫杰借着这本书,和新员工们交流起来。
    这些年,越来越多大学生进入企业当“蓝领”,如何用好这些年轻人才,这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东航也不例外。今年3月起,本报在头版推出“大学毕业当‘蓝领’”系列报道,陆续采写了12位大学毕业生在企业一线的成长故事,东航的飞机修理师顾理涛是其中一位。写小顾的报道《就做一个“飞机医生”》发表后,在东航内部引起很大关注——“《文汇报》描述的那些大学生‘蓝领’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状态,正是这些年我们倡导的职业态度。”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浦东维修基地为此决定专门安排一场论坛展开讨论,并且把新员工们的家属也请来参加。
    怎么可以无视职业纪律?
    “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接连到来,宋卫杰觉得,在这两个分别以“劳动”和“青年”为主题的节日到来之际,讨论年轻人的职业发展问题意义特殊。老宋坦率地说,近些年随着大批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司,做了多年管理工作的他烦恼多了起来:怎么管好这些“新新人类”?
    老宋告诉记者一组数据: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浦东维修基地有2300名员工,其中35岁以下的占70%,近3年进公司的新员工占25%。这家公司每天要确保浦东机场200多架次东航班机、160多架次外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安全上天”,而眼下一线操作工基本都是“80后”、“90后”。
    “航空业发展太快,过去是一年买进几架飞机,如今一个月就要买进好几架,相应地,我们需要大规模扩招员工。”宋卫杰说,如今的管理层多为“60后”、“70后”,而员工多为“80后”、“90后”,两代人价值观有差异,管理因此增加了难度。
    他举例说,有次飞机出故障,停在长沙,被耽搁的乘客上网发帖猜测航班延误的原因,这时有个新员工拿手机拍下正在“排故”(排除故障)的飞机,也传上网“参与”。“原来这飞机有故障!等一会儿还让我们乘?!”乘客的声讨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
    “许多乘客并不清楚,飞机有故障是正常的,但维修飞机的要求很严格,绝不会让一架故障没有确认排除的飞机上天。身为专业人员,如此轻率而为,造成乘客不必要的恐慌,实在不应该!”宋卫杰感叹,如今不少年轻人的职业纪律、职业使命感差了点。
    有没有咬牙挺过去的“元气”?
    论坛上,有的老师傅谈到,如今的年轻人与他们那代人相比,“对工作的感情完全不同”。“1983年我进公司,头一份工作就倒夜班。想睡觉?不行!钻到飞机底下,黑色机油漏个不停,淋在身上头上,那个难受啊!我也委屈,可一咬牙也就挺住了。”朱刚如今是浦东基地航线维修部的技术骨干,前年评上了上海市劳模。
    当了28年飞机修理师,朱刚现在是班组领导。他总在留心观察年轻人,希望找到“好苗子”,但有点无奈:当年他们干工作和自学钻研的劲头,如今似乎看不大到了。“我们这代人有个特点,一遇到困难,脑子中真会浮现出那些英雄人物,马上又干劲十足了!可能我们思想单纯,跟现在的孩子说这些,怕是要被笑话的,可我总觉得他们少了些遇到挫折时能支撑自己‘咬咬牙挺过去’的东西。”
    连自己也“歧视”自己的岗位?
    3月初,记者采访顾理涛,这个“80后”有点为自己的学历遗憾——2006年,因为喜欢这个职业,不愿放弃进航空公司做修理师的难得机会,他放弃了“专升本”;如今看看周围,高学历的新同事越来越多。
    有人说,不少企业蛮喜欢“高学历新人”——“别的不说,对外介绍自己公司,甩出一句‘90%都是本科生’,多有面子!”不过老宋给记者“交底”:“按我的心思,不希望全部招本科生,最好招些本科生,招些大专、技校生,他们动手能力强,心也定,再招些从部队转业的,作风正派,吃得起苦。”
    但现实是,这几年这家公司大专、技校生招得越来越少。宋卫杰坦言,一方面现在确实需要一批高学历人才,“比如要看懂国外飞机制造公司不断翻新的英文说明书,大学生当然更得心应手些”;另一方面,央企格外要承担社会责任,既然大学生就业难,就要尽量多吸纳。
    大学生进来了,必须遵守公司里不成文的规定——新员工入职后都要在技术岗位上滚一圈;日后要升任“领导”,硬条件之一是在一线工作过3-5年。
    在一线工作相对艰苦,为留住人,公司这些年动足了脑筋,比如逐渐确定了一条明晰的技术岗位晋升通道,把技术岗(简称T岗)分成12个等级,等级数字越小,级别越高;并且晋升速度较快,“T12”级别的机务维修新人,一般入职1年后能升到“T9”,入职5年后可以升到“T6”。
    “但是总有小青年跑到我这里说要辞职。”宋卫杰说,嫌技术岗辛苦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职业歧视作祟。“就算不离开公司,许多小青年在一线干了三五年,就想从技术岗往办公室调,可我这里的管理岗只有10%。他们不是为钱,管理岗的工资跟同级别技术岗差不多,有时技术岗还高些;说穿了,一是不肯吃苦,二是连自己也‘歧视’一线岗位。”
    怎么总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为了做好人的工作,宋卫杰留心观察着新进大学生的一举一动,他又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有个通病,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大能跟人合作,跟师傅学习不主动、关系不熟络,结果技术难以提高。
    “国外有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交往沟通越多,一个人的成功概率越大,因为沟通能帮你找到资源、寻到帮助,弥补自己能力的缺陷;更何况如今是一个强调团队合作的社会。”老宋为年轻人的“独我”倾向着急。
    论坛上,老师傅们给新人讲了不少故事,其中有一个让大家印象特别深:有个博士进了研究所,对学历比自己低的正、副所长都瞧不上眼。一日,3人去钓鱼,所长突然走在了河面上,还走到了对岸,副所长紧随其后。博士也不问那两位怎么回事就效仿,一下掉进了水里。所长说,“我们没有轻功,而是熟悉这里——没涨潮时,河里10个石墩子清晰可见,踩在上面可以过河。走得多了,就知道每个石墩子的位置,涨潮淹没了照样走……”
    “我们总在强调智商,还把学历与之挂钩;其实智商之外的沟通能力等等情商范畴的东西,在工作中有时更重要。”朱刚说。
    做事情就是“为公司在做”?
    最近几年,在宋卫杰推动下,公司引进了不少外企的理念和做法:组织“性格色彩学”工坊,告诉不同“颜色”的年轻人如何与人打交道;通过飞信发送职业关怀短信……总之尽量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帮他们改进提高,这被公司管理层视作“人才工作新要求”。大学生喜欢提意见,公司管理层注意思考它们的合理性。有小青年投诉,“为什么一直是我在干活,有些老师傅很清闲,跷着二郎腿休息?”宋卫杰同意,不过也抛给大学生一个问题:“20%的人干着80%的活,你可以说是‘国企特色’,但外企就没有这种情况?社会上其他地方何尝不是如此?”
    朱刚则在论坛上提示这些新“蓝领”:“干得多些有啥不好?年轻人或许总觉得自己做事都是为了公司,公司派我干这干那;但往深处想,你现在做事情何尝不是为了你自己、你的未来呀!”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最常见的风水法物---生活中少不了的宝贝

      目前的日期/时间是周日 十一月 24, 2024 10:5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