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电子眼”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2009年,河北省卫生厅就在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三家医院进行了职业权力监控试点。三年中,安装的“电子眼”系统也在运行中发现并纠正了不少问题。
那么,“电子眼”是如何揪出医生大处方的?又是如何发现多收费的?日前,记者在试点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进行了探访,为您揭秘“电子眼”监控全过程。
1、临床用药不当 小彩灯“报警”
疑问:医生开的药安全不安全,系统怎么知道,又是如何提示的?
现场
其实医生开药都要遵循安全、有效等原则,如果开药不当,“电子眼”系统的小彩灯也会自动提示。
“比如这位小患者只有11岁,是禁止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医生工作站,医生张春艳向记者演示:打开电脑屏幕的医嘱录入窗口,输入了18岁以上患者才能使用的左氧氟沙星,点击“保存”之后,左氧氟沙星的前面立即出现了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黑点。
“这是黑灯,就是禁忌的意思。医生一见到这个黑灯就知道这个药不能使用,必须换药。”张春艳解释说,“下边这个药旁边的红点是红灯,是不推荐的意思。临床根据病情可以使用这个药,但需要根据体重严格计算用量。”
解释
“这些‘报警系统’就嵌入在住院、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合理用药监控系统,可以实时对医嘱、处方中药物的相互作用、禁忌症、注射剂体外配伍、药物过敏等进行自动审查。”该院药学部副主任邵艳新介绍说,不当用药录入后,系统根据不当程度以黑、红、橙、黄不同颜色给出相应提示,实现了合理用药的事前提示、事中记录、事后点评,进一步保证了用药安全。
2、“电子眼”自动筛出大处方
疑问:处方开得是不是合理,普通患者无从知晓,那“电子眼”又是怎么把大处方揪出来的?
现场
记者打开“临床用药实时电子监控”看到,系统会自动筛选出单张处方超过规定金额、用药超过规定品种和药量超过规定周期的处方。同时,对医院、科室、医师阶段用药数量、金额及药占比进行排序,并公示了前十名。
医生排名靠前就意味着开大处方了吗?当然不是。由于医生接诊患者数量、病情不同,开的处方多少、大小当然也不一样。因此,为了使监控结果更科学,医院药学部还将组织专家对处方进行点评。
解释
“不光要对筛选出来的处方进行点评,还将抽取每位医生平时的120张处方进行科学点评。”医院监审处处长徐玲说,这样可以判断医生是否开了大处方。
两年多来,该院先后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41名医师进行了质询,对29人进行了处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乱开药、乱检查的行为。
3、多收患者钱 瞒不过“电子眼”
-疑问:所有人都怕花冤枉钱,患者更是如此。那么“电子眼”又是如何知道医生多收了患者钱了?
现场
记者打开“医疗收费监控系统”看到,系统上列出了很多监控项目,每个项目都对应着多项收费标准。一旦医生没按标准收费,监控项目中就会自动筛出。
3月份检测结果显示,有两名医务人员其他项目数据均为零,而“逻辑错误”项目中均为38,同时罚款栏中均显示50。
“这说明他们多收了患者38元钱,除如数还钱外还要向医院上交50元罚款。”该院财务处副处长叶东介绍说,“比如,患者当天吸痰费大于20元了就不能再收取吸痰费了,否则就像他们一样犯了逻辑错误。”
解释
“电子眼”安装前,往往都是在患者出院后核查病历才查出多收了费用,现在,如果患者要出院,只要医护人员在护士站点击系统,系统和监察部门便开始核查信息,如果发现收费有误,立即退给患者。
除了对逻辑错误进行监测之外,“医疗收费监控系统”还对医院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及耗材价格,药品和医用材料加成率、日均住院费用、大额住院费用、不规范收费、越权收费等进行实时监控。此外,系统还设定了不规范收费拦截系统,凡是与物价部门公布的收费标准不符或不在收费目录内的项目,系统会自动阻止。
“最初监测时,超标准、超范围等违规收费每月十几次都不止,现在每月最多几条。”该负责人介绍说,自从有了“电子眼”,各病区都积极主动自查,及时纠错,也方便了患者。
潘教授:教你怎样选择自己的开运法宝